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泊头七十二连窑

  • 红尘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258
  • 回复:2
  • 发表于:2013/10/29 15:02:54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泊头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泊头市北大运河东岸两公里左右,有多处以“窑”字命名的村庄,如窑厂、窑庵、窑新等,这些带“窑”字的村庄,都是明代皇家烧造砖窑的遗址,它们与北京城池的修筑有着密切的关联。

  1403年,燕王朱棣经过四年的“靖难之役”之后,终于登上大明王朝的宝座,国号永乐,在南京称帝。随后他改北平府为北京,下令迁都北京。当时北京经过元末战火的重创,毁坏严重,兴建元大都是当务之急。前几年开始修复城池,1406年便营建新都,皇帝遂下诏向全国各地征派建筑材料,在北京设立琉璃厂,烧制琉璃瓦。并在“山东、河南并直隶河间诸府,建窑烧砖”。首先官府在山东紧邻大运河的临清建起窑口,同时设立“工部营缮分司”,负责成品砖的检验和包装,然后沿运河水运到北京。随着北京城建规模的不断扩大,朝廷陆续在山东、河北运河两岸扩建砖窑,河间府按朝廷旨意,督促在泊头镇运河北岸建起御窑厂,招收安顿由山西洪洞转来的迁民,安营扎寨,为皇家烧制贡砖。为什么御窑厂督建在泊镇一带呢?因泊镇地处运河沿岸,商业发达,运输便利。距京城南200多公里,路途较近。官府当时规定:凡由南至北通航运河的船只,必须无条件加带贡砖。永乐三年(1405年)规定每料(料为计量船只大小的单位)带砖20块。天顺年间(1457年-1464年)间增加每漕船40块,民船依梁头大小而定,这样依临运河建窑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。其次就是因为土质优,泊镇一带处在华北大平原上,土质为河故道冲积而成,细腻柔软粘沙,含铁量大,适合做砖。再者就是这一带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人多,窑工廉价,当时不但平民充当窑工,就连军队也充当烧窑的工匠,至今运河两岸还留有不少带军字的村子,如军王、军宋、五军寨等,其中有大部分军队肩负着戍边和烧制贡砖的双重任务。

  当时因京城大兴土木的需要,泊镇北5公里以内村村有窑工,运河沿岸呈现出“官窑垛垛”,青烟袅袅的兴旺局面,御窑分布十分密集,几乎每50米就有一窑,大大小小砖窑达上百座,著名的有七十二座,所以自古就有泊头镇“七十二连窑”之说。近几年,当地文物爱好者,在齐堰、窑厂等村的田野里,发现了砖窑遗址,同时还在农户家中发现了当时的青砖,砖为青灰,长48厘米,宽24厘米,厚12厘米左右,每个重24公斤。砖面整洁,角棱分明,规整细腻,结实耐用。

  近年有地方文史资料说,泊头以北现在带“窑”字诸村为“明、清两代官窑遗址”,实为误说,这一带实为明朝窑址。史载,嘉靖九年(1530年),政府突然停止了河南并直隶河间府的砖窑生产,从此,泊镇各窑场也就随之冷落下来,只留下了以“窑”字命名的村庄和泊镇北有七十二连窑之说。(郭树芳/文)
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
  
  • 姠暀·圉湢
  • 发表于:2013/11/1 18:51:51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没听过 不知道
(0)
(0)
  
  • 红尘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3/11/2 10:18:05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(0)
(0)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